《哲学笔记:学尚书·礼记》

《尚书·虞夏书》一章尧典(一)

更新时间:2024-12-06阅读量:274

  原文

  曰若稽古①,帝尧曰放勋。钦明文思安安②,允恭克让③,光被四表④,格于上下⑤。克明俊德⑥,以亲九族⑦。九族既睦,平章百姓⑧。百姓昭明,协和万邦,黎民于变时雍⑨。

  注释

  ①曰若:用作追述往事开头的发语词,没有实际意义。稽:考察。古:这里指古时传说。

  ②钦:恭谨节俭。

  ③允:诚实。恭:恭谨。克:能够。让:让贤。

  ④被:覆盖。四表:四方极远的地方。

  ⑤格:到达。

  ⑥德:指才德兼备的人。

  ⑦九族:指同族的人。

  ⑧平:辨别。章:使明显。百姓:百官族姓。

  ⑨黎民:民众。于:随着。使:友善。雍:和睦。

  马瑞光曰

  今天开始读《尚书》,这是一部上古之书,读起来不太顺利,文字含义古今变化很大,怪不得被称为上古之书呢。

  开篇介绍了尧,更多的是传说,讲尧如何圣贤,也就是我们的梦想,也是我们一直的追求。对上古圣贤的尊敬、羡慕一直延续到今天。

  “钦明文思安安,允恭克让”,处事严谨恭敬,态度谦和,简直就是圣人的标准。所以“光被四表,格于上下”,光耀四方,充盈天地之间,尧的圣人形象就此奠定了。

  “克明俊德,以亲九族。九族既睦,平章百姓”,能够举用德才兼备之人,让大家和睦,对百官中有善行的人考察,将其作为榜样树立起来,如此一切和睦。“百姓昭明”,即百官不会犯错误,天下各邦、各族亲如一家,称之为“协和万邦”,天下黎民百姓也可以和睦相处了。

  这一段基本上描述出了中国文化中人们的向往:“和”为贵,家“和”万事兴,我们一直在追求这一美好的梦想。当然在尧帝的统治之下,这可能是一种标准。

目录
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