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哲学笔记:学尚书·礼记》

《尚书·虞夏书》二章尧典(二)

更新时间:2024-12-06阅读量:252

  原文

  乃命羲和①,钦若昊天②,历象日月星辰③,敬授人时④。分命羲仲,宅嵎夷⑤,曰旸谷⑥。寅宾出日⑦,平秩东作⑧。日中⑨,星鸟⑩,以殷仲春。厥民析⑫,鸟兽孳尾⑬。申命羲叔,宅南交⑭。平秩南讹⑮,敬致⑯。日永⑰,星火⑱,以正仲夏。厥民因⑲,鸟兽希革⑳。分命和仲,宅西,曰昧谷。寅饯纳日㉑,平秩西成㉒。宵中㉓,星虚㉔,以殷仲秋。厥民夷㉕,鸟兽毛毨㉖。申命和叔,宅塑方,曰幽都㉗,平在塑易㉘。日短㉙,星昴㉚,以正仲冬。厥民隩㉛,鸟兽氄毛㉜。帝曰: “咨!汝羲暨和。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㉝,以闰月定四时㉞,成岁。允厘百工㉟,庶绩咸熙㊱。”

  注释

  ①羲和:羲氏与和氏,相传是世代掌管天地四时的官重黎氏的后代。

  ②钦:恭敬。若:顺从。昊天:上天。

  ③历:推算岁时。象:观察天象。

  ④人时:民时。

  ⑤宅:居住。嵎(yú)夷:地名,在东方。

  ⑥旸(yáng)谷:传说中日出的地方。

  ⑦寅:恭敬。宾:迎接。

  ⑧平秩:辨别测定。作。兴起,开始。

  ⑨日中:指春分。春分这天昼夜时间相等,因此叫日中。

  ⑩星鸟:星名,指南方朱雀七宿。朱雀是鸟名,所以称星鸟。

  ⑪殷:确定。仲:每个季度三个月中的第二个月。

  ⑫厥:其。析:分散开来。

  ⑬孳(zī)尾:生育繁殖。

  ⑭交:地名,指交趾。

  ⑮讹:运转,运行。

  ⑯致:到来。

  ⑰日永:指夏至。夏至这天白天最长,因此叫日永。

  ⑱星火:指大火星。夏至这天黄昏,大火星出现在南方。

  ⑲因:意思是居住在高地。

  ⑳希:稀疏。希革:意思是鸟兽皮毛稀疏。

  ㉑饯:送行。纳日:落日。

  ㉒西成:太阳在西边落下的时刻。

  ㉓宵中:指秋分。秋分这天昼夜时间相等,因此叫宵中。

  ㉔星虚:星名,指虚星,为北方玄武七宿之一。

  ㉕夷:平。这里指回到平地居住。

  ㉖毛毨(xiǎn):生长新羽毛。

  ㉗朔方:北方。幽都:幽州。

  ㉘在:观察。易:变化。这里指运行。

  ㉙日短:指冬至。冬至这天白天最短,所以叫日短。

  ㉚星昴(mǎo):星名,指昴星,为西方白虎七宿之一。

  ㉛民隩(yù):通“奥”,意思是内室。

  ㉜氄(rǒng)毛:鸟兽细软的毛。

  ㉝期(jī):一周年。有:又。

  ㉞以闰月定四时:古代一年十二个月,大月三十天,小月二十九天,共计三百五十四天,比一年的实际天数少十一天又四分之一天。三年累计超过了一个月,所以安排闰月来补足,使四时不错乱。

  ㉟允:用,以。厘:治,规定。百工:百官。

  ㊱庶:众,多。熙:兴起,兴盛。

  马瑞光曰

  基本上把一年四季的历法描述清楚了,发现人作为一种生物,生长的“土壤”就是天时地理,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讲的是地理,这一节讲的应该是天时了。对春夏秋冬,包括闰月的描述,让我们有了时间观念,当然这是多少年的观察经验的积累,是一种规律的总结,一直延续到今天,可谓影响深远。真正掌握了天地大势,才能成为真正的高人,普通人经历的事情就比较渺小、简单,无非吃穿住行而已,就算有点儿思想追求,还是一堆贪嗔痴。

  “历象日月星辰,敬授人时”,按照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制定历法,人们依时远行,以顺应天时。

  “日中,星鸟,以殷仲春”,白昼和黑夜时间相同的那一天为春分,星鸟见于南方正中时,就是春天的第二个月。“日永,星火,以正仲夏”,白天最长那一天为夏至,大火星见于南方正中时,就是夏天的中间,第二个月。日月星辰的位置与春夏秋冬相对应,一年四季就有了。

  “宵中,星虚,以殷仲秋”,虚星见于南方正中的时候就是秋分了,可以准备收获庄稼了。“日短,星昂,以正仲冬”,以白天最短的那一天为冬至,昂星见于南方正中的时候为冬季的第二个月。最后还补充道,“以闰月定四时,成岁”,用闰月来调整历法天数与实际天数的差异。

  最关键的是“允厘百工,庶绩咸熙”,用历法来规定百官职位,万事都可顺时运行。

目录
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