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哲学笔记:学尚书·礼记》

《尚书·周书》三十一章牧誓

更新时间:2024-12-20阅读量:227

  原文

  时甲子昧爽②,王朝至于商郊③牧野,乃誓。王左杖黄钺④,右秉白旄以麾⑤,曰:“逖⑥矣,西土之人!”王曰:“嗟!我友邦冢君,御事⑦:司徒、司马、司空⑧、亚旅、师氏⑨、千夫长、百夫长⑩,及庸⑪、蜀⑫、羌⑬、髳⑭、微⑮、卢⑯、彭⑰、濮⑱人。称尔⑲戈,比尔干⑳,立尔矛,予其誓。”

  王曰:“古人有言曰:‘牝鸡无晨㉑;牝鸡之晨,惟家之索㉒。’今商王受惟妇㉓言是用,昏弃厥肆祀,弗答㉔;昏弃厥遗王父母弟,不迪㉕;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㉖,是崇是长㉗,是信是使㉘,是以为大夫卿士,俾㉙暴虐于百姓,以奸宄于商邑。今予发㉚,惟恭行天之罚。今日之事,不愆㉛于六步、七步,乃止齐㉜焉。夫子勖㉝哉!不愆于四伐㉞、五伐、六伐、七伐,乃止齐焉。勖哉夫子!尚桓桓㉟,如虎如貔㊱,如熊如罴㊲,于商郊。弗迓克奔,以役西土㊳,勖哉夫子!尔所㊴弗勖,其于尔躬有戮㊵!”

  注释

  ①《牧誓》:周武王伐纣,在与纣王决战前的誓师辞。牧指牧野,在商朝都城朝歌(今河南淇县)以南七十里。这次决战以周武王大胜、商朝覆灭告终。在这篇誓词中,周武王勉励军士和助战的诸侯勇往直前。

  ②甲子:甲子日。按周历计算,这一天是周武王即位后第十三年的二月五日。昧爽:太阳没有出来的时候,黎明时刻。

  ③王:指周武王。朝:早晨。商郊:商朝都城朝歌的远郊,按照古时距离王城五十里为远郊。

  ④杖:拿着。黄钺(yuè):铜制大斧。

  ⑤秉:持。麾:同“挥”,指挥。

  ⑥逖(tì):远。

  ⑦冢(zhǒng):大。冢君:对邦国君主的尊称。御事:对于办理政务的大臣的泛称。

  ⑧司徒、司马、司空:古代官名。司徒管理臣民内务,司马管理军队,司空管理国土。

  ⑨亚旅:官名,上大夫。师氏:官名,中大夫。

  ⑩千夫长:官名,师帅。百夫长:官名,旅帅。

  ⑪庸:西南方诸侯国,在今天湖北房县境内。

  ⑫蜀:西南方诸侯国,在今天四川西部。

  ⑬羌:西南方诸侯国,在今天甘肃东南。

  ⑭髳(máo):西南方诸侯国,约在今甘肃境内。

  ⑮微:西南方诸侯国,在今天陕西眉县境内。

  ⑯卢:西南方诸侯国,在今天湖北南漳境内。

  ⑰彭:西南方诸侯国,在今天甘肃镇原东。

  ⑱濮:西南方诸侯国,在今天湖北郧阳与河南邓州之间。

  ⑲称:举起。尔:你们。

  ⑳比:按照次序排列好。干:盾牌。

  ㉑牝(pìn)鸡:母鸡。晨:这里指早晨鸣叫。

  ㉒索:尽,空,衰落。

  ㉓妇:指妲已。

  ㉔昏弃:轻蔑,轻视。肆:祭祀祖先的祭名。答:问。

  ㉕迪:用,进用。

  ㉖逋(bū)逃:逃亡。

  ㉗崇:尊重。长:恭敬。

  ㉘信:信任。使:使用。

  ㉙俾(bǐ):使。

  ㉚发:周武王的名字,武王姓姬。

  ㉛愆:超过。

  ㉜止齐:意思是整顿队伍。

  ㉝夫子:对人的尊称,这里指将士。勖(xù):勉力,努力。

  ㉞伐:刺杀,一击一刺叫作一伐。

  ㉟桓桓:威武的样子。

  ㊱貔:豹一类的猛兽。

  ㊲罴(pí):一种大熊。

  ㊳迓(yà):御,意思是禁止。役:帮助。西土:指周国。

  ㊴所:如果。

  ㊵躬:自身。戮:杀。

  马瑞光曰

  这是周武王伐纣最后决战前的誓词,在商朝都城朝歌以南七十里的牧野进行的。最终武王大胜,殷王朝覆灭。两军相战,为了鼓舞士气,一般都会有这种安排。无外乎讲的是自己多么正义,敌人多么不得人心,冒犯天意,为了拯救天下,自己是顺天意而为之。也就是我们讲的出师有名,抢占道德制高点。本来是利益问题,不同价值观的问题,但一般会找到一种道义上的支撑——顺天意而为之,这样让军队与人民觉得取胜是理所当然的,实际上就是一种出师有名的应用罢了。

  “古人有言曰:‘牝鸡无晨’”,古人讲,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。这基本上否定了目前商纣王的治理前提——“天意”,现在要改朝换代了,这是上天的旨意。同时进一步指出三个问题:“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,昏弃厥肆祀”,商王受妇人谗言,抛弃祖制;“昏弃厥遗王父母弟”,昏庸而不用同族兄弟;“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,是崇是长,是信是使,是以为大夫卿士,俾暴虐于百姓,以奸宄于商邑”,重用许多逃亡的罪人,他们当然会残暴地对待百姓,破坏国家法度。有这三点,基本上这个国家就坏透了,讨伐之当然是应天意,顺民心了。

目录
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