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惟二月既望①,越六日乙未,王朝步自周,则至于丰。
惟太保先周公相宅,越若来三月②,惟丙午朏③。越三日戊申,太保朝至于洛,卜宅。厥既得卜④,则经营⑤。越三日庚戌,太保乃以庶殷攻位于洛汭⑥。越五日甲寅,位成。
若翼日⑦乙卯,周公朝至于洛,则达观于新邑营⑧。越三日丁巳,用牲于郊⑨,牛二。越翼日戊午,乃社⑩于新邑,牛一,羊一,豕一。
越七日甲子,周公乃朝用书⑪,命庶殷,侯、甸、男、邦伯。厥既命殷庶,庶殷丕作⑫。
注释
①惟:发语词,无意义。二月既望:二月十六日。
②越若:犹于是。来三月:指下一月便是三月。来,表示将来时,如明日为来日,明年为来年。
③惟:语词。朏(fěi):新月的光。曾运乾说:“朏,月三日明生之名。”
④厥:语首助词,无实义。得卜:得到吉祥的卜兆。
⑤则:承接连词,犹今语“就”。经营:指建筑。
⑥洛汭(ruì):洛之入河处。洛,洛水。汭,水的弯曲处。
⑦若:及,到。翼日:明日。翼,通“翌”。
⑧达:通。观:此处谓视察。营:区域,犹今语“营盘”。
⑨郊:古时祭天地的典礼,此处单指祭天。
⑩社:立社祭地神。
⑪朝:早晨。书:指书写的命令。
⑫庶:众。丕:大。作:动工。
马瑞光曰
为了建造洛邑,专门写了两篇“诰”,可见成王和周公对建造洛邑这件事相当看重。大兴土木往往被看作王朝兴衰的标准,所以这就不是简单的营造问题了,也是一个政治问题,也就有了接下来的一系列仪式。
“惟太保先周公相宅”,这应是营造的第一步,先选址,所以在周公到来之前,太保召公就先到达洛邑去勘察地形,看是否适合营建宫室宗庙,应该类似于现在的看风水吧。又在几天之后“太保朝至于洛,卜宅”,对该选址进行占卜,也就是要算一下吉凶。“厥既得卜,则经营”,当得到吉祥的卦象,就开始进行营建。
接下来就是“周公朝至于洛”,周公来到了洛邑,“用牲于郊,牛二。越翼日戊午,乃社于新邑,牛一,羊一,豕一”,先是在南郊用两头牛祭天,第二天戊午,在新邑祭祀,使用了牛、羊、猪各一头。讲的就是祭祀的程序了,这是营造宫室宗庙的第三个步骤,显得庄重而认真,可能会获得上天的支持。
“越七日甲子,周公乃朝用书,命庶殷,侯、甸、男、邦伯”,又过了七天的甲子日,周公便以书册的方式下达正式通知营造洛邑。流程走得认真,事情自然显得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