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“亦越文王武王克知三有宅心①,灼见三有俊②心。以敬事上帝,立民长伯③。立政④:任人、准夫、牧作三事。虎贲、缀衣、趣马小尹⑤、左右携仆,百司庶府⑥。大都小伯、艺人、表臣百司、太史、尹伯⑦,庶常吉⑧士。司徒、司马、司空,亚旅⑨。夷微卢烝⑩。三毫⑪阪尹。
“文王惟克厥宅心⑫,乃克立兹常事司牧人⑬,以克俊有德。
“文王罔攸兼于庶言⑭。庶狱庶慎⑮,惟有司之牧夫是训用违⑯。庶狱庶慎,文王罔敢知于兹。
“亦越武王率惟敉功⑰,不敢替厥义德⑱,率惟谋从容⑲德,以并受此丕丕基⑳。”
注释
①越:及,到了。三有:指前文所说政务(任人)、司法(准人)、管理臣民(牧作)三方面的事情。宅心:谓通过以上三方面的事情明确而深切地了解其内心。
②灼见:看得清楚。灼,明。俊:进用,选拔。
③长、伯:同义词叠用。
④立政:设立官长。
⑤趣马小尹:负责养马的官。
⑥百、庶:均言其多。司、府:都是官名。
⑦大都:是三公的采邑,小都,是卿大夫的采邑。伯:长。这句话完整地说当是大都伯、小都伯,文中有省略。艺人:征收赋税的官。表臣:外臣,与朝内对言。百司:指百官。太史、尹伯:均属朝内官员。太史,指史官;尹伯,泛指每官之长,比如太史为史官之长,大司乐为乐官之长。
⑧庶:众。常:祥。吉:善。总括上文所举各官,说他们在位都很吉祥。
⑨亚旅:次于三公的众卿。亚,次。
⑩夷:指东方的少数民族。微:南方的少数民族。卢:西方的少数民族。烝:指国,此处指少数民族的国君。
⑪三毫:汤的旧都。
⑫克:能够。厥:其,指被任用的官长。宅心:意谓考核他们的心地,并看他们的行为是否合乎九德。宅,度。
⑬常事:即上文所说的常任。司:即上文准人。牧:即上文牧作。“常”当为事、司、牧的总定语。
⑭罔:不。攸:所。兼:兼有,此处谓包办代替。庶言:教令。
⑮庶:众。狱:指狱讼,即司法案件。慎:谨慎,联系上文当指慎刑。
⑯“惟有司”句:言处理上述事情都是按有司和牧夫的意见来办。之,与,和。训,顺。违,违背。
⑰率惟:语助词,无义。敉(mǐ):完成。功:指文王之功。
⑱替:废弃。厥:其,指文王。义德:意谓传统与法度。
⑲谋:通“敏”,勉力从事。容:宽。
⑳并受:言君臣同受。丕丕:伟大。基:基业。
马瑞光曰
继续强调三宅三俊,并且说明武王就是按照文王的思路进行传承,所以劝诫成王也应该循旧制,这样国家自然强大,人民自然支持。
“亦越文王武王克知三有宅心,灼见三有俊心。以敬事上帝,立民长伯”,文王与武王对官员们一般从政务、理民、司法三个方面来考察,并以此判断人们的内心,这样的官员也能按照文王的意愿行事,并贯彻下去。所以也就有了以下总结:立政,即设立官员应该按照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安排,分别是任人、准人、牧作三事,负责政务、司法、理民等三个方面的事情。不仅事要清楚,德也要配位,这也成了我们一贯坚持到今天的内容,凡事德为先,但这个“德” 又容易被利用,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。
“文王惟克厥宅心,乃克立兹常事司牧人,以克俊有德”,文王对于被考察人员的“心地”十分重视,一般会任用那些有德之人。这种观点一直影响到我们今天,追求德才兼备。
“庶狱庶慎,惟有司之牧夫是训用违”,对于狱讼案件和敕告训诫等,文王不加干涉,而是由负责这些事务的官员确定如何处理。显然,这里依然提倡的是法制,是人治,并非法治,司法的独立性实现就较为困难,容易被人为利用,或通过权力进行干预,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