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哲学笔记:学尚书·礼记》

《尚书·礼记》学记(九)

更新时间:2025-03-14阅读量:91

  原文

 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,又知教之所由废,然后可以为人师也。故君子之教喻也,道而弗牵,强而弗抑,开而弗达。道而弗牵则和①,强而弗抑则易,开而弗达则思。和、易以思,可为善喻矣。

  注释

  ①和:没有抵触。

  马瑞光曰

  读到这一部分,才发现《学记》并非只有教化人的内容,还包括一些有真正教育内涵的内容,讲的如何启发学生,激发潜能,因势利导,还是非常符合人性的。果真能如此,教育出来的人才一定层出不穷,盛世可期。

  “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,又知教之所由废,然后可以为人师也”,君子知道了如何才能教育兴盛,如何教育会失败,自然可以当一个好老师了。可惜的是,那时的老师往往成为统治者驾驭百姓的工具,缺乏独立思考能力,这令人担忧他们的教育成果。

  “故君子之教喻也,道而弗牵,强而弗抑,开而弗达”,所以君子育才,对学习应该进行引导,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想,要让其自由思考,给学生的不应该是标准答案,参考答案更为恰当些。对学生的思考多鼓励,少质疑,教学双方是平等的,不应该因学生年幼就无视其主体性。“道而弗牵”,自然没有抵触,更易学习吸收。“强而弗抑”,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观点。“开而弗达”,则可以启迪人们的智慧。这就是大善了。

  总而言之,“和、易以思,可为善喻矣”,使学生不抵触,愿意学习,乐于深度思考,如此教育当然是好的。看来这些道理古之贤人都懂,可惜的是力量有限,难以让人人都落实。

目录
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