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凡音者,生人心者也。情动于中,故形于声。声成文,谓之音。是故治世之音安,以乐其政和。乱世之音怨,以怒其政乖。亡国之音哀,以思其民困。声音之道与政通①矣。
注释
①通:相通。
马瑞光曰
“凡音者,生人心者也”,凡是“音”都是从人的内心产生的。音与情绪有很大关联,好像和头脑没有什么关系。“情动于中,故形于声。声成文,谓之音”,心被感情所激发与影响,才会表现在声音上,如此音乐与心情密切关联,所以才有音能乱心之说。
下面又将音与国家治理联系起来,为国家治理提供服务,所以就有了下边一段:“是故治世之音安,以乐其政和。乱世之音怨,以怒其政乖。亡国之音哀,以思其民困”,所以好的世道里音乐安详而开心;在乱世的时候,音乐有怨气,表现出对政治混乱的不满与愤怒;面临亡国的时候,音表现出悲哀与忧郁,以表达对人民生活困苦的担忧。“声音之道与政通”,也就是说,声音和政治的道理是相同的。
谈的都是大事,把小我的个人扔到了一边,怪不得君王们都喜欢这样的描述,因为是为其服务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