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哲学笔记:学尚书·礼记》

《尚书·礼记》乐记(四)

更新时间:2025-03-20阅读量:72

  原文

  乐由中出,礼自外作。乐由中出故静,礼自外作故文①。大乐必易,大礼必简。乐至则无怨,礼至则不争。揖让而治天下者,礼乐之谓也。暴民不作,诸侯宾服,兵革不试,五刑不用,百姓无患,天子不怒,如此则乐达矣。合父子之亲,明长幼之序,以敬四海之内,天子如此,则礼行矣。

  注释

  ①文:威仪交错。

  马瑞光曰

  “乐由中出,礼自外作。乐由中出故静,礼自外作故文”,乐是由内心深处发出的,因为乐由内心产生,所以可以让人平静,礼是从外部表现出来的,所以会表现出很多礼节与规则。内外结合,基本上可以很大程度地塑造人了。

  “大乐必易,大礼必简。乐至则无怨,礼至则不”,大乐一定是最平易近人的,大礼一定也是最简单的,这往往是一种常态。大道至简,施行乐教就让人们不产生怨恨,施行礼教,人们就不会起纷争。又上升到了国家治理的高度,行乐教与礼教,接下来就进行了详细分析。

  “揖让而治天下者,礼乐之谓也。暴民不作,诸侯宾服,兵革不试,五刑不用,百姓无患,天子不怒,如此则乐达矣”,靠谦让治理天下,说的就是礼乐治理天下,百姓不违法犯罪,诸侯顺心,战争不起,刑罚无需使用,百姓没有什么忧患,天子也不专横,如此用礼乐治国的目的也就达到了。接下来又讲礼教对家庭的好处。“合父子之亲,明长幼之序,以敬四海之内,天子如此,则礼行矣”,让父子相亲,明确长幼有序,尊敬之风就会在全国兴起,尤其是天子带头,则礼能普及成风。上梁正,下梁才能正,礼乐二字既是人心,又是天道,既是家庭,又是天下。

目录
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