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哲学笔记:学尚书·礼记》

《尚书·礼记》祭义(七)

更新时间:2025-03-26阅读量:30

  原文

  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:贵有德,贵贵,贵老,敬长,慈幼。此五者,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。贵有德何为也?为其近于道也;贵贵,为其近于君也;贵老,为其近于亲也;敬长,为其近于兄也;慈幼,为其近于子也。是故至孝近乎王,至弟①近乎霸。至孝近乎王,虽天子必有父。至弟近乎霸,虽诸侯必有兄。先王之教,因而弗改,所以领天下国家也。

  注释

  ①弟(tì):通“悌”,尊敬兄长的意思。

  马瑞光曰

  “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:贵有德,贵贵,贵老,敬长,慈幼。此五者,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”,开篇讲到先王之所以能治理好天下,是因为遵循五大原则:尊敬有德的人,尊敬有地位的人,尊敬老人,尊敬长者,爱护年幼之人。这实际上也是为人处世的标准,德为先,让成功的有德之人掌握一个组织应该是正解,同时也说明了君王治国理政的原则。

  下面进一步进行解释,尊敬有德的人,因为“其近于道也”,也就是靠近大道、规律;尊敬有地位的人,因为他更亲近君王;尊敬老者,“为其近于亲也”,因为他更像自己的双亲;敬长当然是因为他更像我们的兄长;爱护小朋友, “为其近乎子也”,因为他更像自己的孩子。还是由己及彼,爱自己才能爱别人,尊敬君王才会尊敬有地位的人。

  “是故至孝近乎王,至弟近乎霸。至孝近乎王,虽天子必有父。至弟近乎霸,虽诸侯必有兄”,把敬孝做到极致就接近天子了,把悌做到极致就接近诸侯了,因为天子、诸侯也有父母,也有兄长,而君与诸侯都是修养极高的人。如果大家能遵先王之道,“领天下国家也”,治理国家就没有问题了。

目录
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