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哲学笔记:学尚书·礼记》

《尚书·礼记》哀公问(一)

更新时间:2025-03-29阅读量:32

  原文

  哀公问于孔子曰:“大礼如何?君子之言礼,何其尊也?”孔子曰:“丘也,小人,不足以知礼。”君曰:“否。吾子言之也。”孔子曰:“丘闻之,民之所由生,礼为大。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,非礼无以辨君臣、上下、长幼之位也,非礼无以别男女、父子、兄弟之亲,昏姻、疏数之交也。君子以此之为尊敬然,然后以其所能教百姓,不废其会节。有成事,然后治其雕镂、文章、黼黻①以嗣。其顺之,然后言其丧筭②,备其鼎俎③,设其豕腊,修其宗庙,岁时以敬祭祀,以序宗族。即安其居,节丑其衣服,卑其宫室,车不雕几,器不刻镂,食不贰味,以与民同利。昔之君子之行礼者如此。”公曰:“今之君子胡莫行之也?”孔子曰:“今之君子,好实无厌,淫德不倦,荒怠敖慢,固民是尽,午其众以伐有道,求得当欲,不以其所。昔之用民者由前,今之用民者由后。今之君子莫为礼也。”

  注释

  ①黼黻(fǔ fú):华丽的修饰。

  ②丧筭(suàn):五服的时间数。

  ③鼎俎(zǔ):祭祀所用的礼器。

  马瑞光曰

  鲁哀公与孔子的对话还是在讲礼法,如此更容易让人们执行与遵守。

  “丘闻之,民之所由生,礼为大”,孔子认为百姓最为依赖的规则应当是礼法。如此用礼来进行规范人们的行为、思想,可以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。下面进一步详细说明:“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,非礼无以辨君臣、上下、长幼之位也,非礼无以别男女、父子、兄弟之亲,昏姻、疏数之交也”,如果没有礼法,就没有办法主持祭祀天地之事,无法区分君臣、上下、长幼的位置,当然也没有办法分辨男女、父子、兄弟间的亲情关系,以及婚姻、社会交往中的亲疏。实际上讲的就是伦理秩序,当然,言外之意就是没有礼法就会天下大乱,国家陷入混乱。

  儒家通过礼法规范了社会行为,让人们形成了习惯,并且认为天意如此,也就自然社会稳定和谐了。只是出发点可能更多的是保护帝王的利益,儒家思想成为专制的工具也就一定程度上难以避免了。

目录
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