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孔子侍坐于哀公。哀公曰:“敢问人道谁为大?”孔子愀然①作色而对曰: “君之及此言也,百姓之德也!固臣敢无辞而对。人道政为大。”公曰:“敢问何谓为政?”孔子对曰:“政者,正也。君为正,则百姓从政矣。君之所为,百姓之所从也。君所不为,百姓何从?”公曰:“敢问为政如之何?”孔子对曰:“夫妇别,父子亲,君臣严,三者正,则庶物从之矣。”公曰:“寡人虽无似也,愿闻所以行三言之道,可得闻乎?”孔子对曰:“古之为政,爱人为大。所以治爱人,礼为大。所以治礼,敬为大。敬之至矣,大昏为大,大昏至矣。大昏既至,冕而亲迎,亲之也。亲之也者,亲之也。是故君子兴敬为亲,舍敬是遗亲也。弗爱不亲,弗敬不正。爱与敬,其政之本与!”公曰:“寡人愿有言。然冕而亲迎,不已重乎?”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:“合二姓之好,以继先圣之后,以为天地、宗庙、社稷之主,君何谓已重乎?”公曰:“寡人固。不固,焉得闻此言也?寡人欲问,不得其辞,请少进。”孔子曰:“天地不合,万物不生。大昏,万世之嗣也,君何谓已重焉?”孔子遂言曰:“内以治宗庙之礼,足以配天地之神明;出以治直言之礼,足以立上下之敬。物耻足以振之,国耻足以兴之。为政先礼,礼其政之本与。”孔子遂言曰:“昔三代明王之政,必敬其妻、子也,有道。妻也者,亲之主也,敢不敬与?子也者,亲之后也,敢不敬与?君子无不敬也。敬,身为大。身也者,亲之枝也,敢不敬与?不能敬其身,是伤其亲。伤其亲,是伤其本;伤其本,枝从而亡。三者,百姓之象也。身以及身,子以及子,妃以及妃,君行此三者,则忾②乎天下矣,大王之道也。如此,则国家顺矣。”
注释
①愀(qiǎo)然:肃然震动的样子。
②忾(xì):满。
马瑞光曰
借用鲁哀公与夫子的对话,阐述的是儒家的礼法与政治主张,教书匠的夫子也在教哀公,希望由此来影响这个社会。
“哀公问道:‘敢问人道谁为大?’”治理人的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?看来这是统治者都关心的问题。夫子答道:人道政为大。治理人最重要的是治政,治政又是什么呢?夫子接着讲:“夫妇别,父子亲,君臣严,三者正,则庶物从之矣。”实际上讲的是伦理秩序,夫妻有别,父子亲近,君臣有礼,这三方面正了,一切都正了,以说明孔子的上一句:政者,正也。君为正,则百姓从政矣。君之所为,百姓之所从也。君所不为,百姓何从?讲的是上行下效,君王正了,百姓也就正了,君王的所作所为就是百姓榜样。而这个正实际上就是伦理。
接着,夫子进行了总结,古之为政,爱人为大。所以治爱人,礼为大。所以治礼,敬为大。古时候治政,重要的就是爱人;要想爱人,最为重要的就是治礼;治礼最为重要的就是尊敬。进一步说明“君子兴敬为亲,舍敬是遗亲也。弗爱不亲,弗敬不正。爱与敬,其政之本与!”君子相互尊重也有亲,没有尊重也就没有了亲,没有爱没有亲,没有敬也就没有了正,爱与敬这恰恰是治政的根本,以说明君王应该尊敬自己的妻儿。一直在强调治政的核心实际上是治礼,治礼的核心恰恰君王自己本身妻儿,爱自己的延伸是爱妻儿,爱妻儿的延伸才是爱百姓。
“身以及身,子以及子,妃以及妃,君行此三者,则忾乎天下矣,大王之道也。如此,则国家顺矣”,只有尊重自身,尊重自己的儿子、妻子,才能尊重百姓、百姓的儿子及妻子,如此才能教化天下,国家也就昌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