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子云:“善则称人,过则称己,则民不争。善则称人,过则称己,则怨益亡。《诗》云:‘尔卜尔筮,履无咎言①。’”子云:“善则称人,过则称己,则民让善。《诗》云:‘考卜惟王,度是镐京。惟龟正之,武王成之。’”子云:“善则称君,过则称己,则民作忠。《君陈》曰:‘尔有嘉谋嘉猷②,入告尔君于内,女乃顺之于外,曰:此谋此猷,惟我君之德。於乎!是惟良显哉!’”子云:“善则称亲,过则称己,则民作孝。《大誓》曰:‘予克纣,非予武,惟朕文考无罪。纣克予,非朕文考有罪,惟予小子无良。’”
注释
①尔卜尔筮,履无咎言:引自《诗经·卫风·氓》。此处想用无咎兆明不争不怨之意。
②猷(yóu):计划,打算。
马瑞光曰
“善则称人,过则称己,则民不争。善则称人,过则称己,则怨益亡”,有好事就讲是别人的功劳,有问题就认为是自己的问题,如此,大家就不会出现纷争,怨恨也会自然消失。只要人人都谦让,都为谦谦君子,社会自然和谐。实际上,这种谦让也成了民族性格的部分,有容乃大,可以同化很多内容。
“善则称君,过则称己,则民作忠”,有好事就讲是君王的意思,有错误就讲是自己的问题,如此,百姓自然忠诚。这应该是给出了做臣子的为官之道。现代职场经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:上边的意思是好的,是下边执行者理解不透或执行不到位,把事干坏了。这种说法与古代的做法有点类似,但执行固然可能有问题,上边指示一定有欠妥的地方。真诚检讨自己,而不是把过失全推给他人,才是处事大道,否则逢迎拍马之风盛行,最后倒霉的还是每一个人,大家一起买单。
“善则称亲,过则称己,则民作孝”,有好的事情就讲是父母的功劳,有问题的就是自己的错,如此,孝顺之风大行。讲的依然是成人达己,控制私心,激发利他之心,最终还是为了大家的幸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