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哲学笔记:学尚书·礼记》

《尚书·礼记》坊记(四)

更新时间:2025-04-01阅读量:31

  原文

  子云:“君子弛其亲之过而敬其美。”《论语》曰:“三年无改于父之道,可谓孝矣。”高宗云:“三年其惟不言,言乃讙。”子云:“从命不忿①,微谏不倦,劳②而不怨,可谓孝矣。《诗》云:‘孝子不匮。’”

  注释

  ①忿:不满。

  ②劳:操劳。

  马瑞光曰

  “子云:‘ 君子弛其亲之过而敬其美。’”夫子说:作为君子,应该忘记掉亲人的不足与错误,而要记住并敬重亲人们的美德。记住大家的好,忘记大家的不好,自然心中愉悦,别人也就成为好人了。如果老记着别人的不好,别人自然也就不好了,实际上还是自己如何考虑的问题。

  高宗云:“三年其惟不言,言乃讙。”高宗也就是商朝的武丁,他在父亲过世以后,三年不宣发政令,表示对父亲的尊敬和哀悼,三年后颁布政令,百姓很开心。这样做是否有点儿耽误国家大事了?讲的还是孝顺的事情,让大家遵守相关规范。

  “从命不忿,微谏不倦,劳而不怨,可谓孝矣”,进一步介绍什么是孝顺,遵从父母之命,心中没有不满,如果父母有错误应含蓄劝诫,为父母操劳而没有抱怨,这就是孝顺。如此看来,孝顺不是不可衡量,也不是心理感受,而应该是非常具体的行为和规范,很有操作性。如此看来,孝也是一种修行,越是亲近的人,越应该在他们面前谦卑,越应该用心。

目录
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