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哲学笔记:学尚书·礼记》

《尚书·礼记》中庸(二)

更新时间:2025-04-09阅读量:28

  原文

  子曰:“中庸其至矣乎!民鲜①能久矣。”子曰:“道之不行也,我知之矣:知者过之,愚者不及也。道之不明也,我知之矣:贤者过之,不肖者不及也。人莫不饮食也,鲜能知味也。”子曰:“道其不行矣夫。”

  注释

  ①鲜(xiǎn):少的意思。

  马瑞光曰

  “中庸其至矣乎!民鲜能久矣。”中庸是最好的德行,但是能掌握并且长久运用的人非常少。问题来了:这么好的德行为什么很少人能长久遵循呢?原因实际上也很简单,圣人之道本来就是很高的标准,与人性是相违背的,只能成为少数人追寻的目标。

  “子曰:‘道之不行也,我知之矣:知者过之,愚者不及也’”,孔子总结说,我知道大家为什么不实行中庸之道,因为聪明的人总是做过头,愚蠢的人又做不到位。反正不容易恰到好处。“道之不明也,我知之矣,贤者过之,不肖者不及也”,为什么中庸之道没有被彰显?原因类似,要不是过了,就是不及,就像是人吃饭一样,“鲜能知味也”,虽然人人都会吃喝,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品味食物之美。所以“道其不行矣夫”,道是很难实行的。也有可能道本身的标准过高,适应人性似乎才是根本,这也是儒家受批评的地方。

目录
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