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子曰:“道不远人。人之为道而远人,不可以为道。《诗》云:‘伐柯伐柯,其则不远。’执柯以伐柯,睨而视之,犹以为远。故君子以人治人,改而止。忠恕违道不远,施诸己而不愿,亦勿施于人。君子之道四,丘未能一焉:所求乎子以事父,未能也;所求乎臣以事君,未能也;所求乎弟以事兄,未能也;所求乎朋友先施之,未能也。庸德之行,庸言之谨,有所不足,不敢不勉,有余不敢尽。言顾行,行顾言,君子胡不慥慥①尔!君子素其位而行,不愿乎其外。素富贵,行乎富贵;素贫贱,行乎贫贱;素夷狄,行乎夷狄;素患难,行乎患难: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。在上位不陵下,在下位不援上,正己而不求于人,则无怨。上不怨天,下不尤人。故君子居易以俟命,小人行险以侥幸。”
注释
①慥(zào)慥:忠厚、诚实。
马瑞光曰
“道不远人。人之为道而远人,不可以为道”,道是不能离开人的,离开了就不是道了。
“君子以人治人,改而止。忠恕违道不远,施诸己而不愿,亦勿施于人”,君子治理教育人,只要改正错误来行道即可,同时就是儒家的大道,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,如此也就达到目的了。实际上,因为人性的复杂与变化,什么情况都有可能,所以通过君子之道来规范与引导,还是颇具现实意义的。
夫子认为君子之道有四种:“子以事父”,儿子侍奉父亲;“臣以事君”,臣下对国君尽忠尽职;“弟以事兄”,弟弟对兄长遵行悌道;“朋友先施之”,要求朋友对自己先付出。这四种君子之道,孔子认为自己都没有做到,普通人更是如此,但是定一个修炼的目标也是好的。
“言顾行,行顾言,君子胡不慥慥尔”,言行一致,如此君子自然忠厚诚实,这才是君子之风。这一点似乎在阳明心学中才进一步发扬光大,同时说明君子更多关注的是所处的位置,而不在乎外在的东西,非常有定力,又能因势而变。总结为“君子素其位而行,不愿乎其外”,富贵时行富贵事,贫贱时行贫贱事,处夷狄之位则行夷狄之事,在患难的位置时行患难之事。恰到好处才是中和之道,是变化而非静止,只是很多人用成了俗气的实用主义,该做什么就做什么,莫极端,也不要不及。
“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。在上位不陵下,在下位不援上,正己而不求于人,则无怨。上不怨天,下不尤人”,君子不管在什么位置都能驾驭,在高位不欺下,在低位不攀上,不苛求别人,反求诸己,如此当然不会怨天尤人,也就是君子之风了。所以“君子居易以俟命”,安于现状,等待天命,顺势而为;“小人行险以侥幸”小人喜欢铤而走险,心存侥幸,如此违背大道,往往不得。顺其自然,大道乃成,逆势而行,皆不可得。